Quantcast
Channel: 用户3099180053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6

从微信营销到自媒体的转变

$
0
0

 自明星比自媒体更注重个人品牌的建立效率。但其发展的模式还是是依靠自媒体作为衬托,专注于某个垂直领域,分享个人经验,观点等方式将自己包装成为一个明星,汇聚粉丝。今天我先谈自媒体,至于如何由自媒体跨越到自明星?谈的就是价值营销包装术了,现在谈还不是时候,后期我会分享给大家,不过现在我可以先爆个精髓:让你的赠品比你的产品超值十倍+负风险承诺。好好琢磨琢磨吧。

  现在自媒体内传的最多的一个观点就是:2015年微信百科的红利期已过了。我非常不赞同这种观点。虽然自媒体第一波的野蛮成长期已经过了,而且现在已经没有能够通过简单粗暴的方式疯狂获取粉丝了。但是,微信公众号自媒体的红利期却还有一段时间。
  现在公众号的数量过千万,内容泛滥,我们如何开始去运营一个新号?我建议自媒体前期工作靠的是三分内容七分渠道。
  抓好内容运营感的“痛点”“痒点”
  痛点是什么?是产品的切入点与重心点,即微信公众号的定位,就是让用户觉得“闻所未闻,与我有关”。它可以用数字来衡量,即可以用一堆数字来构成一个逻辑或者功能指标。例如雷军常说的不服跑个分,还有现在手机行业的“配置+价格”逻辑,再者就是现在大健康逻辑。

  痒点是什么?是逻辑之外的那些小愉悦,可以让人上瘾的小知识。。。例如一个小品中每30秒让听众笑一次是痒点;大健康运营里面每爆一个症状引得用户对位入座是痒点。一个个繁复叠加并令人心痒痒的小运营点,支撑了一个流行产品的用户黏度。
  而我们看前段爆火过的很多应用“脸萌”“魔漫相机”,没有配置、没有价格、没有数字逻辑。如同现在占大头的网购都是非标品,女装、女鞋、女包包、小零食……“抓痛点目标感”是大方向大前提,“抓痒点的运营感”已经成了核心能力甚至竞争力。
  在中国就是这样的,戳到自己“痒点(有用、炫耀、最新等)”的文章一般都会转发到自己的朋友圈或者QQ空间,哪怕某些人为了保证自己的逼格不分享到朋友圈,他也可能把它收藏了。
  渠道的开发与沉淀
  内容来源渠道。在互联网时代如果不知道一篇文章怎么找那你的公众号基本没戏,因为你完全没有互联网基因啊,能做成什么事。前期的话如果没有一定的内容生产能力,建议可以去一些知名点的网站或者新闻源官网什么的找找看,因为这就相当于他们提前帮你做了一遍筛选,哪些文章用户更喜欢,那些用户不喜欢,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比如说你要找文艺气息的,那么豆瓣、一刻等都是你的首选;如果你是要找微信百科互联网之类的,那么人人都是产品经理、36氪、知名的IT博客、钛媒体等都是你的首选;如果你是找热门段子、搞笑的、恶俗的,那么建议你直接安装搜狗浏览器,搜索里面有个微信,搜出来的10W+热门大部分都是你想要的。或者关注一些国外相关主题网站。
  在转载别人文章的时候要用好乾坤大挪移。你应该知道你想要什么样的文章,然后去搜索,找到相似的几篇之后做个对比,选出最优的那一篇,然后自己先认认真真的读几遍,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编辑修改它的部分文字、图片,然后重新排版,都可以根据自己公众好的需求做变动,以便更适合自己想要创造的“痒点”。
  微信宣传、内容分发渠道。线上靠内容,线下靠活动。写写写发发发,发比写重要得多,传比播又重要。微信的二维码、我们写的内容无非就是想最大限度的传出去,保证了内容的“痒点”还要保证自己文章的曝光度。
  平时有时间就要多收集一下同类或者可替代类的微信公众大号,向他们学习运营的同时也可以寻求资源交换来达到账号互推来增加粉丝;还有就是向大流量的平台、社区或者有相关性的博客、网站上投稿,像今日头条、搜狐自媒体、天涯社区、豆瓣、微博、百度贴吧以及派代网和一些知名的个人博客等都是不错的去处;再则就是收集各个地区性或者跟自己内容相关的论坛,写好了内容就往这些地方一扔,争取最大的曝光。最后就是用好自己的朋友圈和QQ空间的说说。当然,在个人资料介绍或者文章的尾巴要留下自己微信号或者公众号,让用户方便关注到你才能做到有效的沉淀。
  前期的话最好就是要重点抓好20个左右的重点大流量不同类型的渠道,根据流量峰值分配好时间段轮番轰炸。计算好分发时间,自己的内容才不会被沉默。
  线下活动推广二维码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也比较烧钱。我个人建议如果玩微信自明星营销的话主要还是以线上内容为主、线下活动为副,因为靠内容吸引而来的用户是最精准的。在这里我也简单说一下现在比较多的线下活动模式:
  分享关注抢红包(腾讯会打击,注意控制一个量);
  通过拉投票来实现朋友间病毒式的关注;
  根据人的趋利、好奇心态,在二维码中加入会员模式、用优惠、折扣、小礼品等(这些价值不需要太大,但是要有趣、好玩,一般由合作的店家出资);
  出资找人策划活动,例如之前的新年签、毕业签、六一签、暑假签、父亲节签等等。这种活动会收到微信打击,只要控制好时间段还是有可操作性的。
  活动的形式有很多,现在也有很多专门负责策划营销活动的公司,反正只要你有钱,什么活动都可以做,而且保证你的新增粉丝不会少。只是这些粉丝的黏度不高,最终也要回归内容来沉淀用户。
  做任何事情都是需要时间沉淀的,特别是自媒体,而且整个过程都是很乏味,更多还是要靠兴趣驱动而且切忌急功近利,不然很难坚持下去。

  做自媒体还要知道的一点就是:增粉是有个跳跃的过程的,在最开始可能一直是缓步增长积累,当达到一定限度的时候就会突然爆发,然后又沉寂下来,一段时间后达到一个量级的时候因为某些活动或是文章又有可能促进大爆发,如此循环往复,强者愈强。所以尽早捞到第一批的种子用户非常重要。
  一句话总结就是——细水长流。每天坚持筛选好文章内容,编辑要有特色又明了,多渠道全线开攻,将流量引到微信公众号中去沉淀。先做好自媒体再做好自明星营销。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6

Trending Articles